欢迎,欢迎来到中国昆山网
叙利亚总统宣布将派代表出席叙利亚问题国际会议 美国对巴发动第13次无人机空袭 新一期宇航员抵达国际空间站 河北保定“10·6”爆炸案一审宣判 侵犯未成年人犯罪最低限度容忍
漂流瓶
2013-01-31     来源: 昆山日报      阅读次数:

  ■宋烈毅

  这只始终没被打开的漂流瓶出现在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莲与瓶》(又译《忘忧果与瓶子》)中,它的模样极为普通,是一只普通的漂流瓶:“这是一个无色玻璃制成的长颈酒瓶。瓶塞被紧紧地卡在瓶口内,末端用深红色的蜡封了一层。瓶里只有一张看上去像纸的东西,由于在塞进去时经过了一番处理而变得皱皱巴巴的。在封蜡里面是封印,好像是一只图章戒指的印记,上面有几个缀在一起的缩写首字母;但那印记是匆匆做成的,那几个字母肯定是一个巧妙的字谜。”这个装了一封信的酒瓶在大海上漂流许久之后,被小说的主人公格迪——一个年轻的美国领事在海滩散步时幸运地捡到。引起格迪焦躁不安的是封印上的两个字母“IP”,这可是他的女友艾达·佩恩名字的首字母缩写。毫无疑问,一只漂流瓶的出现打破了格迪在“遥远的莲之乡”——一个叫科拉里奥的热带小镇上的宁静生活。二十四岁的格迪本来希冀通过离开家乡来到这个“处在一条次要航海线旁边的一个无关紧要的共和国中的一个无关紧要的小镇”,而达到报复自己的女友,与她永不相见的目的。实际上,格迪在漂流瓶中所窥见的字母也仅是他个人的猜测而已,谁也无法知晓这个不曾被打开的酒瓶中的信究竟是谁写的,受制于内心情感的纠缠,格迪竟也能透过这厚厚的变形得很厉害的玻璃猜测出瓶中信是他的女友艾达写的。

  从捡瓶子到扔瓶子,再到追瓶子,是我读欧·亨利的小说《莲与瓶》所总结出的一条线索。在小说中,欧·亨利还花费了大量的文字叙述了格迪在“莲之乡”的无忧无虑的慢生活,以及他和本地的一个叫菠拉的女孩的疯狂恋情,但这些都是欧·亨利惯用的小伎俩。欧·亨利的小说用力在结尾,而且用力也非常狠,有时让人无法接受,猝不及防。但在读《莲与瓶》时,我在小说中这个“空酒瓶”被海浪拍打上岸的时候,就约莫估计到了它的结局,那就是:它最终还是要被人丢回大海的,谁捡来的还是要由谁扔回去。最老手的小说家也有失手的时候,有人认为读了这篇小说后,感觉结尾太突兀了,而我却认为一点儿也不出乎意料。漂流瓶嘛,如果没有打开,就更应该让它回到汪洋大海中。在小说结尾,习惯了在一个故事的结局享受刹那间的快意转弯的欧·亨利让这只貌似旧情人寄来的漂流瓶通过格迪的手扔向了大海中,并且还设计了格迪在离海岸一里的水面上发疯似的追着瓶子的情节。被扔出的漂流瓶还会被重新抓住吗?我看这个概率应该非常非常小,比双色球中彩的概率还要小。所以,欧·亨利还算是明智的,在小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几句里,我们看到的是扔漂流瓶的人在大海中的挣扎和奄奄一息,漂流瓶在即将触手可得之时逃脱,并“在那远处什么地方继续漂着”。

  欧·亨利的小说具有某种启示录的意义。《莲与瓶》告诫我们的是,一方面,旧情难忘或许无法避免,而旧情重燃有时却并非易事;另一方面,不要指望有一种永远安逸的生活,我们随时可能面对被某一个不期而至的漂流瓶打破往日平静的尴尬处境。一只普通的空酒瓶,一旦被密封,被装进一个小小的纸条,它就将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神秘的闯入者。

  而封闭的瓶子里装着的不尽然都是纸条、情书、求助信,在我童年时所读过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渔夫和魔鬼”的故事中,被倒霉却机智的渔夫打捞上来的铜瓶中钻出来的却是违背了所罗门的命令而遭受惩罚的魔鬼。这个故事影响了我对瓶子的态度,对于一切密封着的瓶中物,我始终保持了一种警戒。还有那个在古希腊神话中吊在一个瓶子里求死不得的老女人西比尔,她忘了向阿波罗索要永恒的青春而日渐枯萎,虽具备永不死亡的特权,却衰老缠身,身体只剩一具空壳,活不如死。

  在无聊的时候,我偶尔也会打开QQ邮箱,并且尝试一下它的“漂流瓶”短信功能,随手“捞”上一个陌生人的“漂流瓶”瞧瞧,瞧一眼那些发信人看似随意却费尽心思的呓语,便重新将它们丢回网络的大海里,以此来打发写作时的枯寂时光。

  (作者为青年诗人、作家)

编辑:lxy

为保护版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规定,昆山日报网(www.ks001.cn)网站发表如下版权声明:

所有来源为“昆山日报”、“中国昆山网”和“昆山日报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512-57509176,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